
今日有報道指,的士業議會以及「珍寶的士」均有意推出電子收費,新增八達通以及其他電子付款選項,但在的士業界,卻有不少的士司機反對增加電子收費服務,有司機向《852郵報》表示主要涉及兩大原因。
香港的士業議會主席熊永達向《明報》表示,議會去年推出的電召的士程式「的士App」即將加入電子付款功能,包括利用中國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及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此外亦會加入八達通等功能。
「珍寶的士」創辦人周國強則透露,車行將會和萬事達卡(MasterCard)合作,在其電召程式中加入信用卡支付,並會向乘客提供雙倍積分優惠。至於手續費方面,信用卡公司將會收取車費的1%至2%,但不會轉嫁予乘客。車行亦會考慮加入支付寶及微信支付功能。「的士商會聯盟」主席蔡強亦透露,近期有信用卡公司希望合力開發新電召平台,但暫未能確認會否加入。
現時多間的士平台均有意推出電子收費服務,但卻不一定會成為業界主流。有的士司機向《852郵報》表示,業內有部分司機未有如實申報收入,避開收入達至交稅門檻;一旦政府積極推行甚至強制推行電子收費,司機的收入便有明確紀錄,交稅後收入變相減少。除此之外,乘客以現金支付車費時,有可能會將找贖的零錢當成小費,積少成多便能為司機帶來可觀收入。如改用電子支付,乘客便會傾向不付小費,此舉亦同樣令司機收入大減。
2006年,八達通公司推行試驗計劃,在的士上安裝八達通讀卡器,但因為數日後才可以結算,反應欠佳並停止推行。八達通公司在4年後重推計劃,雖然這次可以在翌日結算,但有的士商會指司機需要定期會公司上載數據,因此計劃再告失敗,當時亦有司機表示小費減少。即使有如今有的士團體推行電子付款,相信仍會有司機表示反對,未必能夠如願廣泛推行。
圖片:蘋果日報、支付寶網站、Mastercard網站
原文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