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經濟日報

Uber寶島敗退 亞洲仍有出路?


Uber在美國吃得開,轉戰亞洲卻節節敗退。繼去年退出內地的混戰,它昨天再因天價罰款宣布暫停台灣營運,港府應趕快制定合理法規,避免扼殺共享經濟。

內地七個部委去年聯合推出法例確保召車程式能夠公平競爭未幾,Uber便賣盤予龍頭滴滴出行退出,台灣鐵腕罰錢不足1個月,它又急急煞停當地業務,在區內是否已走上窮途末路?

的士恐利益受損 業界反彈

蔡英文政府12月通過專門針對Uber的《公路法》,將違法經營運輸業者的單次罰款上限大增165倍,又以「舉報分紅制」動搖公司賴以維生的民意基礎,累計罰單達11.5億新台幣(2.9億港元),總額堪比本港合和公路(00737)剛公布的半年純利。

放眼全球,共享車最根本的阻礙都是的士司機或牌主,能安撫他們,其他諸如保險、安全等規管只屬技術問題,不難解決。有學者指,台灣的士供過於求,且不算昂貴,本來Uber已不易搶佔。加上民進黨跟的士工會過從甚密,即使蔡英文一心要當地發展出亞洲矽谷,仍要推出超辣新法。

Uber香港區總經理日前指,自家服務不能完全取代的士,目標市場有異,相信的士牌價未必受影響,若非公關說詞,就是自欺欺人,特首反而坦率得多,直認讓Uber完全合法,勢令花費數百萬才購得牌照的經營者面臨極大競爭。

跟紐約、三藩市、新加坡等Uber取得不俗成績的城市一樣,部分香港的士司機被指拒載,加上1998年以來再沒發過新牌,繁忙時間總是一車難求,民間早有不滿。

麻省理工學院上月曾發表論文稱,若紐約市能有3,000架純用於併車的車輛,即能完全取代當地1.3萬架的士,減低擠塞、污染和耗能,配合實時數據調配車輛,車程平均需時會減少20%。主攻美國的開支統計程式Certify公布,Uber過去一季搶佔了52%陸路交通公費支出,亦足證商務客需求強勁。

政府訂平衡方案 公平競爭

本港學者徐家健指,要的士大王獨自承擔牌價大跌,政治上並不可行,但政府有責任推出新監管平衡各方利益,如澳洲資助的士司機、麻省建議抽稅補償的士業。

新加坡正致力令的士和Uber公平競爭,既減低的士司機每日最低里數和培訓要求,亦規定共享車司機要有明確牌照、保險等。為應對競爭,已有的士商減租幫助司機,也出現時租、逐次租車等彈性模式減少閒置的士,當地市民定必樂見。北京最初讓打車程式泥漿摔角,去年正式立法規管競爭,有分析指外資的Uber一直沒犯大錯,能拿着滴滴兩成股權退場,已算雖敗猶榮。

被問到港府會否讓Uber及Airbnb等顛覆式創新公司跟本地法制接軌,特首月前直言要邀請業界多提意見,惟官方若不能肯定共享經濟的價值,只向的士、酒店營運商等既得利益者傾斜,則肯定無法提升社會整體利益,以至創科氛圍,台灣正是明證。

273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