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電動的士胎死腹中?營辦商試用國產貨後放棄計劃


本港引入電動的士及混能巴士計劃隨時遇阻力。環境局早前透過綠色運輸基金,資助公共運輸業界試驗電能的士、小巴,根據當局最新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試驗3部國產比亞廸e6電動的士的營辦商,已全部放棄電動的士計劃,並將車輛登記改作私家車用途。

當局解釋,營辦商棄用主因,是因的士正常營運模式下,不能提供每日4小時的充電時間。至於基金資助試驗的電動小巴及巴士,亦面對類似的營運問題,試驗的電動小巴經2小時充滿電後,只能續航180公里,低於公共小巴一般的每日行車里數;至於電動巴士經4小時充滿電後亦只能續航200至280公里。文件指出,根據基金試驗結果,電動車發展暫時只較適合用於輕型貨車,但因速遞及物流業需要較高的行車里數及載重量,亦未必適合使用電動車。

另外,當局長遠目標希望全港使用零排放巴士,早前亦撥款測試混能巴士及電動巴士。根據文件資料,當局耗資3,300萬元資助3間專營巴士,向亞歷山大丹尼士車廠購入6輛E50H型合,混合動力雙層巴士,惟經過2年測試期,結果卻未如理想。

文件指出,雖然混能巴士的氮氧化物排放,較歐盟5期柴油巴士低。惟本港炎熱潮濕的夏季環境,對巴士空調系統有大需求,結果顯示混能巴士,反而比與行駛相同路線的傳統柴油巴士,平均多耗用0.4%燃料,遠低於海外經驗引述可節省 3成燃料情況,表現最差的混能巴士,更比柴油巴士多耗用9%燃料。環境局總結,混能巴士價格每部達550萬元,較傳統巴士貴約6至8成,除非日後混能巴士燃料節省效益有顯著改善,以及車價更具競爭力,否則難有充分理據,要求專營巴士使用混能巴士。

政府同時亦斥資1.8億元,資助5間專營巴士測試國產電能巴士,包括28部電池電巴,以及8部電容巴士,測試同樣為期2年。不過比亞迪電巴同樣「出閘脫腳」,新巴及城巴首批5部比亞迪電池電巴,2015年年底投入服務後,先後發生車門故障、車輪螺栓爆裂,以及再生制動扭力過大影響巴士煞車表現問題,導致巴士「整車多過行」,實際服務時間只有約10個月,需要延長測試5個月。至於兩巴第2批5部由華夏神龍生產的國產電池電巴,原訂於去年9月開始測試,亦因發現巴士落客鐘有問題,以及要重新確認巴士在濕滑路面煞車表現,需延至下月開始測試。初步試驗結果顯示,電動巴士行車表現與傳統柴油巴士相若,但於溫度偏高時,行車續航距離或會少於柴油巴士。

文件又指,九巴及龍運購入的14部比亞迪國產電池電巴,將於今年下半年投入測試,會於5C、6C、35A、42A、603、E31及S64線服務;至於新大嶼山巴士的4部比亞迪及華夏神龍電池電巴,亦預計今年下年測試。至於九巴8輛由中國靑年汽車集團生產的超級電容巴士,今年內將全部分派到284及5M線服務。環境局指,今年3月其中兩部電容巴已在284線行駛,暫時表現「令人滿意」。

原文資料來源:

149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