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最新市場動態


ree

的士業界早前擬申請開徵「保險附加費」,以彌補保費連連上升。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今日(19日)表示,上周曾與運輸署、保監局等會面,但始終未有解決保費問題的方案,直言:「睇唔到政府有解決方向。」又指已對政府失去信心,今日正式去信運輸署,申請每程徵收額外6元「保險附加費」。 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及的士車行車主協會聯同多個的士團體,聯署去信運輸署,正式申請每程徵收額外6元保險附加費。信件提到,的士團體自6月起,與運輸及房屋局、運輸署、保監局會面談及的士保險事宜,惟迄今了無寸進;而且兩年多前,業界已申請加價,卻一直未有落實日期。聯署信內又批評,保費的加幅實較通脹為倍數之高,保監局又無協助之力,故正式申請保險附加費,並形容「轉嫁市民實非得已」。 周國強表示,上周三(14日)曾與運輸署、保監局、警方等會面,商談保費事宜,但會議並無解決方向,當局亦未有交代加價時間表,沒有任何承諾。他表示,已對政府欠缺信心,「睇唔到政府有解決方向」,亦不想再拖延,故今日決定向運輸署正式提出保險附加費申請。

運輸署上周回覆表示,鑑於2019年的社會活動,及新冠肺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政府需要再度審視業界於2018年所提出的加價申請,包括考慮的士營運的財務可行性、的士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收費之間的合理差距,以及市民對收費加幅的接受程度等。 運輸署表示,今日接獲部分的士團體申請每程向乘客收取6元保險附加費。署方會繼續與的士業界及其他持分者保持溝通,密切留意的士的營運情況,並探討適切措施協助的士業界改善其營運環境。

該署表示,鑑於疫情對運輸業界的影響,政府已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推出不同措施,為業界(包括的士業界)提供財政支援,當中包括自7月1日起為的士提供為期12個月的燃料補貼;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每輛的士的登記車主可獲發放一筆過30,000元的非實報實銷補貼,而每名合資格的常規的士司機則可獲每月6,000元的補貼,為期六個月(由今年4月1日至9月30日)。 圖片:香港01 原文資料來源: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537466/%E7%9A%84%E5%A3%AB%E5%95%86%E6%9C%83%E6%AD%A3%E5%BC%8F%E5%90%91%E9%81%8B%E8%BC%B8%E7%BD%B2%E7%94%B3%E5%8A%A0%E5%83%B9-%E6%AF%8F%E7%A8%8B%E9%A1%8D%E5%A4%96%E6%94%B66%E5%85%83-%E4%BF%9D%E9%9A%AA%E9%99%84%E5%8A%A0%E8%B2%BB

 
 

ree

的士業界自前年起向政府申請加價,至今仍未獲批,業界計劃向乘客收取保險附加費。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指,現時一輛的士保費逾7萬元,惟上周曾與運房局、保險業監管局等多方會談,局方仍然未能提供任何加價時間表,「咁你叫我哋點捱?」故聯同多個的士團體聯署,今日(19日)正式去信運輸署,申請加收每程6元的「保險附加費」。運輸署回覆查詢時指,已接獲有關申請,會繼續與的士業界及其他持分者保持溝通。



前年申加價至今仍未落實

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聯同近30個的士團體,今天正式向運輸署發聯署信,要求申請向乘客收取每程6元保險附加費。信中指出,現時保險費用加幅比通脹更高,惟各的士團體自6月份起,已與運房局、保險業監管局等商討的士保險事宜,仍然了無寸進,保監局亦沒有協助之力,令業界大感失望。

業界指,加上的士自2018年起已申請加價,至今仍未有落實日期。為維持經營成本的平衡,故提出是次申請。


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向《蘋果》指,近年大量包攬訴訟個案出現,令的士保費大幅飆升,連計投保、墊底費等,「一發生意外就要7萬幾蚊,咁我哋點捱呀?」他指,現時生意額最多只回復到以往的七至八成,「如果生意又差,我仲要補貼,我真係搞唔掂」。


保監局會上建議:控制吓啲司機盡量唔好撞車

周表示,上周曾與運房局、運輸署、保監局多方會談,商討有關的士保費事宜,「淨係話警方會願意拉包攬訴訟,但問心講,其實你應承拉又點,我都已經俾人加咗(價)」。他批評,會上各方均未有實質幫助業界。

業界曾向運房局問及會否有加價時間表,局方表明「無時間表」;保監局在會議上態度離地,「話叫我哋控制吓啲司機盡量唔好撞車」。業界自前年起申請加價,惟運輸署以「拖字訣」處理,「一直都係『我知你辛苦,幫緊你、幫緊你』」。周坦言,是次申請是因政府造成,「係政府逼到人要咁樣做」。


被問到會否擔心「一加一減」影響生意,周大嘆指「無辦法」,「收入無增加,又何來有質素嘅司機呢?」又認為市民能體諒業界處境,「保險業加價,擺返喺市民身上,我覺得市民唔會鬧喎,又唔係我賺走咗嗰嚿錢」。他指,對今次申請有信心。

工會稱保費問題一直未有監管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九龍分會主任杜燊棠亦指,的士保費的確相當昂貴,令車主、司機亦非常不滿,尤以司機為甚,或令按金、墊底費增加,「我哋做司機嘅都會驚,羊毛出自羊身上,唔多唔少要喺我哋度加返,對司機都不利。」

杜燊棠質疑,保費問題一直未有人監管,「保費貴根本政府係要睇住、要應對,唔能夠話做個縮頭(烏龜)咁樣,唔出聲嘅」。他續指,即使運輸署不批准是次申請,亦需向業界交代加價詳情,「不論車主又好,司機又好,都好迷惘,究竟係點樣做法。」

早於2018年9月,市區、新界及大嶼山的士業界已向運輸署提交加價申請,當中建議市區的士的落旗價由24元加至30元。至今年6月,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再次提出加價方案,並經會員投票後,計劃申請市區的士落旗價加8元、即為32元,惟經政府游說後放棄方案。

周國強曾指,運輸署曾承諾業界,放棄新方案後將正視其舊有加價申請,惟未有下文。

運輸署:密切留意的士的營運情況 探討適切措施

運輸署回覆查詢時指,已經接獲有關申請,會繼續與的士業界及其他持份者保持溝通,密切留意的士的營運情況,並探討適切措施協助的士業界改善其營運環境。

至於業界於2018年提出的加價申請,運輸署指,受社運及疫情影響,政府需要再度審視相關加價申請,包括考慮的士營運的財務可行性、的士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收費之間的合理差距,以及市民對收費加幅的接受程度等。完成相關評估後,政府會適時將加價建議提交相關機構審議。 圖片:香港蘋果日報 原文資料來源: 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201019/QK7GKJ5C7RC35CGV3YEEFWPYTY/

 
 

ree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因商戶以現金找續或增加傳染病毒風險,政府表示將於第三輪抗疫防疫基金中,撥款資助食環署街市租戶安裝電子支付系統。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日前亦呼籲,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不用現金,採用電子付款是最安全和最清潔的方法,不過,記者之前發現,願意用八達通的濕街市檔販少之又少,指八達通收費貴和嫌操作麻煩的佔大多數。

《香港01》就此訪問了八達通市營業及市務總監李玉兒,她表示,八達通在7月底已推出新款藍牙收款機,配合八達通App,顧客能以八達通卡或O! ePay的二維碼付款,適合小型商販使用。她透露,現時市面已有42個街市,逾2000個商販已安裝八達通支付系統,觀察到數字在逐步上升,估計愈來愈多的商販願意安裝。「有少少大家都觀望下隔離舗頭點用法,開始慢慢適應。」 八達通7月推出新款藍牙收款機

早前,政府表示將於第三輪抗疫防疫基金中,撥款資助食環署街市租戶安裝電子支付系統。八達通市場營業及市務總監李玉兒表示,就在消息公布前,7月底已推出新款藍牙收款機,配合八達通App,顧客能以八達通卡或O! ePay的二維碼付款,適合小型商販使用。她指,與食環署輪流在街市開簡介會推廣,開戶後免收半年任何手續費,期望更多街市檔主使用。 其實街市檔主卻步原因眾多,例如擔心收款機不能濕水操控、每日現金結算及買貨、收取手續費1.5%過高、收款機需連接WIFI等。但她指,八達通公司可提供防水套,專為全日戴手套的商販使用,系統更設有語音模式,能聲控輸入金額;而系統與轉數快連接,商販亦可即時轉帳至銀行戶口。她亦澄清,藍牙收款機不需連接WIFI,只需手機能以數據上網即可傳送資料,故食環署街市沒有WIFI對收款機沒有影響。 逾2000個商販已安裝八達通系統

至於手續費方面,李玉兒指政府於3月曾向小販牌照持牌人提供5千元資助,足以支付1年的手續費,但她強調,會視乎市場的需求及變化,考慮會否調整手續費。她坦言,「始終去營運支付方式亦都有成本喺度」,若電子支付讓商販的營運變得簡便,顧客亦感到滿意,對他們的業務亦帶有幫助。「如果大家唔收電子支付,可能將一啲顧客,本來想去菜市場買新鮮食物,而家會選擇另一啲畀到電子支付嘅超市,咁其實對商販嚟講,對生意一樣有影響。」

她透露,現時市面已有42個街市,逾2000個商販已安裝八達通支付系統。 她指,部分地區使用八達通的份額較高,甚至有商販約六成的生意額經八達通獲得。她坦言,食環署街市在最近兩個月開始推廣,市場需要逐漸適應,讓長者理解及接受。但她觀察到數字在逐步上升,估計愈來愈多的商販願意安裝。「有少少大家都觀望下隔離舗頭點用法,開始慢慢適應咗。」

ree

冀疫情下由市民帶動的士業界接受八達通

除了傳統街市外,的士及紅色專線小巴,亦是多年來不願安裝八達通的行業。據香港的士業議會網頁資料顯示,全港現時的士數量有18,163輛、司機人數約4萬個。李玉兒指,希望隨著市民在疫情下增強衛生意識,需求電子支付的方式,由市民帶動這些行業改變觀念。她透露,目前已有逾6千多名的士司機接受八達通,新款藍牙收款機亦送往該批司機,預料今年底能增加的士司機用戶至1萬(即超過五成的士)。她相信,若政府願意為交通業提供資助,在雙管齊下能讓更多司機安裝八達通收款機。

亦有市民認為頻繁為八達通卡充值,倒不如繼續使用現金支付。她指,目前近300萬客戶已安裝八達通App,稱服務已逐步電子化,例如在App加入即時增值服務,只需O! ePay與銀行戶口連結,便可隨時隨地,便為家人甚至傭人的八達通充值,「就好似有部提款機喺屋企一樣。」 O! ePay交易金額按年上升八成

為了跨出香港的市場,以及在近年興起的網購市場分一杯羹。她提到去年八達通與萬事達公司(MasterCard)合作,推出可充值的虛擬預付卡O! ePay Mastercard,客戶可於任何接受萬事達的商戶付款以及網購。事實上,O! ePay MasterCard在外賣平台戶戶送Deliveroo 、OpenRice能享有優惠,並帶動O! ePay交易金額按年上升八成。

她指,因預付卡沒有實體,不必憂慮被偷竊盜用等問題。她透露,將陸續與其他國際性機構如「Samsung Pay」、「Apple Pay」合作,讓八達通能與手機錢包連結,以擴闊市場至外地,目標是離開香港旅行後,仍能在當地使用八達通產品。


八達通︰不會濫用客戶資料至其他不相關業務

對於近年逐漸重視私隱的保護,李玉兒坦言,雖然八達通設有不記名的功能,但金融機構為保安管理,要求客戶提供各式各樣的資料,才可享用更多的功能及提高戶口的金額,認為在此情況下需作出取捨。但她承諾,八達通不會濫用客戶的資料,亦不會利用資料挪用至不相關的服務。「即使客戶畀咗個人資料我哋,其實可以好安心,我哋絕對唔會濫用個人資料作出其他不相關嘅業務。」


最後,問到如何與後起之秀競爭,她表示八達通與新興電子支付截然不同,有其獨特之處,由於採用NFC非接觸性支付模式,八達通不需額外的步驟,例如二維碼支付需通過電子錢包,速度上較非接觸性支付慢。至於實體卡不能提供的服務,則由手機App相輔相成,例如查詢記錄、電子增值等。她認為,八達通為港人熟悉及信賴的品牌,若八達通服務一直滿足顧客的需要,能迎合日新月異的生活模式,「我相信可以留得住顧客繼續用我哋嘅支付服務。」 圖片:八達通/香港01 原文資料來源: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535308/%E5%85%AB%E9%81%94%E9%80%9A%E7%82%BA%E6%AA%94%E8%B2%A9%E6%8F%90%E4%BE%9B%E9%98%B2%E6%B0%B4%E5%A5%97-%E8%AA%9E%E9%9F%B3%E5%8A%9F%E8%83%BD%E6%94%B6%E6%AC%BE%E6%A9%9F-%E5%86%80%E9%80%BE%E5%8D%8A%E7%9A%84%E5%A3%AB%E4%BD%BF%E7%94%A8%E5%8A%A9%E6%8A%97%E7%96%AB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