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最新市場動態


ree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日(8日)在立法會回應議員質詢時指,當局正研究立例規管司機在車頭放置的電話數量,惟拒絕提供具體時間表。

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易志明今日(9日)批評2014年已提出相關監管,惟多年來仍研究中,對政府答案失望。

易志明認為,的士司機在儀表板上擺放多部電話的原因,或是因為現時本港有眾多電召的士應用程式,建議政府應發牌規管,限制至只得一、兩個應用程序,並將應用程序與的士「咪錶」連接,提升道路安全。 易志明今日於港台節目《千禧年代》中批評,政府現時仍未就規管車頭放置的電話數量提時間表,「幾有心去做都有啲疑問」。他以美國紐約為例,當地限制司機最多可用兩個電召應用程式,並認為最有效配對的方法是「全香港只用一個APP」,提議政府可以發牌方式規管,「好似選美會咁,揀選最合法規嘅方法」。

他又指,電召的士應用程式亦可「咪錶」連接,技術上亦可行,限制司機在載客時不得使用,只可在「落客」後才可重新連接應用程式。他強調,道路安全是首要考慮,亦相信如只得一、兩個應用程式,的士司機接客數目可大幅提升,消費者亦可最快配對到的士。

工會︰儀表板上放置一至兩部電話已足夠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九龍分會主任杜燊棠認同,要規管儀表板上電話數量,直言有司機放置15部電話,主要為組長分訂單予不同司機,並強調「掛任講、睇就好容易分神,對乘客同其他道路使用者唔公平」。他又認為,儀表板上放置一至兩部電話已足夠,並指他亦沒有使用,「寧願聽台接單算」。 圖片:網上資料圖片


 
 

ree

本港的士服務良莠不齊,當局會否重新研究推行優質的士服務計劃,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指,正仔細研究如何透過車隊管理,為乘客提供更優質的士服務,包括再次考慮去年11月撤回的《專營的士服務條例草案》。


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提問,政府會否重新研究推行優質的士服務計劃,以便透過由持牌的士組成車隊、採用新款及配備較佳的車輛,以及改善司機待遇及培訓等方法提升的士服務質素。陳帆答覆指,了解現時部分的士營辦商以車隊形式經營的士服務,加強司機職前培訓,並會對涉及不當駕駛行為或服務態度欠佳的司機作出訓示或提供訓練,當局正仔細研究如何透過車隊管理為乘客提供更優質的士服務的不同方案。在制定方案時,會考慮早前法案委員會、公眾及的士業界對《專營的士服務條例草案》(《條例草案》)的意見。政府會因應社會意見和相關情況,檢視有關專營的士的建議和未來路向。


至於以及會否加快提高非法載客罰則的立法工作,陳帆指警方透過收集情報及對接獲的投訴個案展開調查和跟進,密切監察有關違法情況,若發現有足夠證據,會採取適當行動。為加強阻嚇力,以及對乘客和道路使用者安全的保障,運輸署已檢討有關罪行的罰則,就提高罰款及延長暫時吊銷車輛牌照和扣押車輛的期限的建議作諮詢。有關的修訂法例工作現正進行,政府會適時提交予立法會審議。


圖片:網上資料圖片(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原文資料來源:

 
 

ree

網約的士平台「HKTaxi」被Uber收購成為城中熱話,不少人關注合併後行業競爭會否減少;但是依Uber所述兩個平台維持獨立運作,短期看可能有點過慮,即使往後真的二合為一,對經常要用到網約車或的士服務乘客也不一定是壞事。


香港的士司機服務質素參差,「揀客」、態度惡劣亦是司空見慣。正因有這樣的背景,Uber初打入香港時,才能迅速以車輛和司機服務質素高,成功打響名堂,逼得的士業界要還擊,一方面挑戰網約車合法性,另方面也嘗試創新,推出不同預約的士平台、引入電子支付和不同車種,謀求自救。只是Uber的網約車業務在香港仍未合法化,發展受到窒礙,令的士業務的競爭有限。


Uber曾嘗試推出Uber Flash進軍香港的士市場,但合作的士行臨時退出;至去年10月,Uber再次推出預約的士服務Uber Taxi。過去一年服務增長迅速,整個Uber平台的士司機數目達四位數,按年增27倍。HKTaxi是現時各預約的士平台的佼佼者,兼具備預約、配對和電子支付等功能,擁有70,000多名司機會員,最大優勢是土生土長,明白本地的士司機及乘客需要;而且憑着配對速度快,約車成功率高。


兩者合併,若能把HKTaxi龐大司機網絡配合Uber的科技優勢,進一步推動電子支付普及化,客戶服務多元化,甚至在港建立跨交通工具的預約平台,如去年推出的Uber Transit可指示用家轉乘不同交通工具,為乘客及司機達到最好的用戶體驗,或能迫使傳統的士營運者同步跟上,乘客可成最大得益者。


勞俊傑


圖片:網上資料圖片


原文資料來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