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最新市場動態


ree

的士司機前方習慣放着電話,開着不同預約的士App顯示附近「柯打」。坊間現有近10款的士應用程式,的士業界同意程式有助司機接單,改善收入;但亦有司機指出,的士應用程式增加開工成本,「夠做都唔會用」,至今靠「碌街」接載的客人仍佔收入七成。

《的士APP混戰系列.三》 司機評「HKTaxi」最多「柯打」

市區的士司機聯委會主席關沃華有使用「HKTaxi」、「截的」、「飛的」等應用程式。他說,現時最多司機使用「HKTaxi」,指其最多客人,估計有8成司機使用,「啲司機好醒目,打開幾個電話(應用程式)就留意到邊個多啲柯打」。

的士司機除關注是否有足夠客人,不同程式都各有特點,服務略有不同。忠誠車行執行董事鄭敏怡表示,如「HKTaxi」多司機使用,配對速度快;在新界、大嶼山地區,「的神」會較易召車;忠誠旗下的星群的士,則主打服務質素,提供多用途的士接載輪椅客。 部分App需要司機付錢買分搶單

乘客使用預約的士程式並無額外收費,關沃華說,司機要搶單則需要在程式內購買積分,而所接的每張單都會被扣除不同數量積分,用光就要再付錢買分。他說,4至6年前的士App選擇仍不多時,部分的士程式會收取月費,並有不同等級的會員制,更高的會員級數,可接更吸引的單,但後來更多應用程式競爭下,就無人再收月費,接單均以「先搶先得」。

至於Uber直接派單做法,以及由Uber先收錢的形式,關沃華認為,做法對司機並不算吸引。他指,Uber約一星期才會與司機結算一次,不少的士司機都不喜歡「儲糧」,故在司機層面,目前仍未成主流,較少會選用。 Uber Taxi司機:瞓喺車都拎到order

有使用Uber Taxi的司機阿標(化名),大約4年前重投的士業,使用Uber接單約2年,亦同時有使用「HKTaxi」、「85截的」「飛的」、「的神」、「和你的」等程式。比較眾多應用程式,阿標認為,Uber有一大特點為自動派單,「瞓喺車都拎到order」,其他程式則要「金晴火眼望住」搶單。他表示,如有精神、空閒時,便會使用其他程式接單,「無話邊個好唔好,睇有無精神時間」。

其他的士應用程式都可以由司機自行選擇是否接客,被問到Uber自動派單是否缺點,阿標認為,電腦派單猶如在的士站排隊,本身不會知道客人目的地,「你當Uber就係的士站上客,有得揀我緊係想揀啦,我都想做5支旗就收工,每支300蚊,5支收到工,但唔可以㗎嘛,24蚊30蚊唔做,支支300蚊,個(的士)牌就唔係呢個價錢」。 司機︰生意仍以「碌街」為主 「夠做唔會用App」

疫情期間市民減少出行,的士行業生意亦下滑。阿標表示,Uber接單大約佔其收入約兩成,在疫情下有幫助,其他程式例如HKTaxi,在疫情嚴重時,可能大約每15至30分鐘才有新單,但同時過百名司機搶單;Uber則大約5至30分鐘內,會獲分派乘客。

關沃華亦指,從應用程式接單,僅佔其接載的乘客約3成,「夠做都唔會用佢(應用程式)」。他解釋,主要因乘客使用程時,多會「議價」要求85折優惠,對司機來說較蝕底。尤其在上班繁忙時間,司機能在街上接到乘客,該時段較少在應用程式接單。 特更司機︰主力以Uber接單 日均收入達1,200至1,500元

另一名的士司機阿林(化名),平時駕駛特更,主要以Uber接客,佔其收入逾八成。他說,過去兩年在扣除成本後,平均每日收入達1,200至1,500元。他表示,在2019年中入行時,車主曾因拒絕提供保單,無法使用Uber,之後便改向其他人租車,獲許可使用Uber接客。

阿林續指,疫情下街客大減,的士站亦缺客,曾經在駱克道的過海的士站排隊,當時只有約6輛的士排隊,但最終仍需等候逾1小時才能上客。他表示,從司機角度而言,無法抗拒使用Uber,由系統自動派單可增加收入。

忠誠車行鄭敏怡認為,自動派單並非最好方法,自動導航系統未必能準確分配最近的司機,反而司機有能力判斷自己是否合適接單,尤其是接近交更時份。她又稱,疫情下交通未算繁忙,Uber司機才可停在街上等乘客上車。 電話費貴司機僅用兩三個App 業界料市場會再整合

坊間本已有近10個的士應用程式,隨港視及UBER taxi等加入,預約的士應用程式市場或再現激烈競爭。關沃華說,除部分的士車隊司機,習慣以接單維生外,其他司機都不會選用太多款應用程式,「開幾部電話,電話費都唔少」。

鄭敏怡認為,程式百花齊放只是過程,認為部分程式性質、功能相近,或有整合空間,「𠲖家坊間可能有10個平台,之後司機發現原來唔需要10個平台先做到生意,5個都得啦喎,或者3個、2個都得,咁咪可以陸續淘汰,其實司機都唔會想成排電話。」

對於預約的士程式的未來走向,鄭敏怡認為,市場會自行調節,的士業仍有很多出路及可能性。即使同樣是提供的士服務,但細節上仍可調整,服務質素及定位都可不同,隨着科技發達,乘客更易尋找提供合適服務的平台預約的士。 圖片:香港01

 
 

ree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香港逾一年,不少的士司機訴說生意急挫;車主亦嘆司機「劈匙」,政府將停運的高鐵站改為「晾車場」,業界一致叫苦連天。運輸署數據顯示,2020年的士客流量,按年跌近兩成。

雖然客流下降,但同時有大公司準備搶灘,企圖搶攻預約的士平台(Call的士App)市場。Uber在2020年10月起推出Uber Taxi,擬進一步擴大的士市場;香港電視亦於今年1月宣布,將推出「大家的」預約的士平台服務。

面對強敵準備攻入市場,本地Call的士程式「飛的」董事Simon表示,疫情下街客減少,的士司機「就咁碌街會唔夠生意」,令的士司機更依賴「Call的App」,料因而吸引更多平台爭生意。Uber表示,目前平台上的士司機按年已增一倍,人數已升至四位數。

《的士APP混戰系列.一》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香港逾一年,市民生活習慣驟變,上網課學習、在家工作興起,外出人數減少,各運輸業經營者客量均受挫。根據運輸署統計數字,2020年的士總客量估計為2.41億人次,按年跌7,058萬人次,跌幅為22.3%。市場似乎正在收縮,不過在疫情爆發期間,卻接連有大公司趁「疫市」進軍預約的士平台市場,Uber及香港電視HKTV均望分一杯羹。 Uber去年推的士服務 加入司機增逾倍

早於2019年,Uber嘗試推出Uber Flash,首度進軍香港的士市場,惟啟用當日已「出師不利」,的士車行天誠汽車原有意合作,但臨時退出,苦無合作對象。不過,Uber未有完全退出的士市場,一直有的士司機使用Uber Flash平台接單。到去年10月,Uber再次「打正旗號」推出預約的士服務Uber Taxi,以較錶價便宜價錢,供乘客預約的士。

Uber香港區總經理鍾志霆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2019/20年度使用Uber接單的士司機的增長率為78%,2020/21年度人數更增逾一倍,增長率達103%,現時加入平台的士司機人數,已達四位數字。

鍾志霆說,疫情下利用Uber平台接單,司機毋須只在街頭「搵客」,在非繁忙時間仍可穩定接單;繁忙時間車資亦會按乘客需求,車費隨程式加乘,有助的士司機增加收入。他更「買花讚花香」,稱有的士司機反映,使用Uber接單後,收入增加兩成。

雖然Uber有意與的士業合作,不過業界屢發聲明,批評Uber尚有提供涉違法的「白牌車」服務,拒絕合作。鍾志霆表示,透過科技可提高的士服務質素,吸引新人入行;同時,不少的士司機有多年經驗,即使路面複雜,自動導航系統失靈時,依然可接載乘客順利到目的地。他認為,Uber與的士可以「並存」,合作互相提升質素。 司機版程式露玄機 「HKTVmall」 App擬可call的

香港電視今年1月曾預告,計劃推出的士預約服務「大家的」,原訂今年首季推出。據了解,其司機版應用程式已經推出,網上亦見「大家的」招募司機廣告,惟至今仍未有最新消息公布,暫未知何時正式推出。

在Google Play網頁上,已可搜尋到「大家.的 司機版」應用程式,並可供下載。有分析應用程式的網頁顯示,該司機版應用程式自今年1月20日上架,現時下載量超過1,000次,該應用程式簡介上指,乘客可在「HKTVmall App call 的」,並會以GPS定位司機位置,顯示附近乘客讓司機搶單。不過港視回覆《香港01》查詢時指,暫時就「大家的」沒有資料公布。 疫下司機更依賴的士App 「飛的」不怕有競爭

大公司欲在預約的士平台市場分一杯羮,早於2013年入場的「飛的」App,則歡迎有不同公司加入,令市場競爭更健康。「飛的」董事之一的Simon向《香港01》表示,每個預約的士平台各有優勝之處和定位,而預約的士App已普及多年,市場上基本都有分配好的顧客群,即使有「強敵」入場,認為只要做好自己,多做推廣,不怕有競爭對手。

Simon說,預約的士App的競爭,已不及當初熾熱。對於為何突然有具規模「強敵」入場,他說,估計疫情下街客減少,「(司機)就咁碌街會唔夠生意」,的士司機更依賴用App接單,形容過去司機可能一天只透過預約的士程式接一、兩支單,疫情下已增加至3至4支。

的士司機們一直投訴防疫措施,致客量大跌,生意大減,更出現「有車冇人揸」情況。不過Simon反指,疫情爆發後,始終有人因失業或開工不足,選擇考的士牌,反而能吸引到新人入行,而的士App亦提供選擇和彈性予新入行的司機,隨時可開App接單,減少乘客與司機「雞同鴨講」的機會。 力推電子支付 Uber欲「一條龍」賣車票推更個人化服務

面對更大競爭,如何吸引有限的客群亦為各平台營運者的主要考慮。Simon說,現時會集中針對客群作宣傳,如推動電子支付,向以電子方式付費的乘客,提供額外優惠,更符合現時乘客的習慣。

鍾志霆明言,Uber未有離開香港市場的打算,長遠而言,Uber希望在港進一步建立跨交通工具的預約平台,例如去年推出Uber Transit,會指示用家轉乘不同交通工具,包括巴士、小巴等,前往目的地。

鍾續稱,在其他地區推出的Uber Transit服務,會提供售票服務,香港亦可參考同類安排,「例如住喺半山想去西貢,坐架的士去到金鐘,轉地鐵去到坑口站,再轉另一架的士去西貢,我哋希望App入面有呢個組合選擇,可以睇到要幾耐,價錢係幾多,一撳個掣就有一條飛,唔使每個地方買飛,去到坑口就有架車等你」。 圖片:香港01


 
 

ree

你好!本人今年34歲,有兩個小朋友,先生自己做生意,還在起步階段所以收入唔算穩定,近一年撇除所有開支儲蓄有一百萬,有一個自住私人居屋單位,幾年前購入270萬,現在大約520萬左右。


因為我唔識得投資,但知道適當0既投資先可以令儲蓄增值,想問其實呢100萬要點樣分配做投資?


因為打算遲d有合適機會買多一個單位換屋,所以資金只可以用一兩年時間投資,請問應買d咩比較好?


另外,爸爸叫我地一齊買個的士牌,首期一人約50萬左右,請問的士牌宜家適合購入嗎?謝謝你!


個案重點:

‧34歲

‧有兩個小朋友

‧擁居屋

‧持有$100萬


重點目標:

‧想購入一個的士牌

‧買多一個單位換樓


龔成老師分析:


我地進行投資,主要考慮資產本身的質素,現時的平貴,以及你本身的情況。你現時已有物業,應該投資物業以外的類別,咁樣可以令風險有效分散。


$100萬你可以考慮投資股票,以你的年齡,可投資「平穩增值類股」+「潛力股」,但由於你知識可能不足,因此,這刻不用太急投資潛力股,先集中投資「平穩增值類股」就得。


最簡單就是投資盈富(2800),如果能承受風險就加少少安碩恒生科技(3067),你可以用分注的模式去入就得。


然後到了2年後,你想買多一層,而當時樓市又處合適水平,就可套現買樓。但這刻不要急於用盡$100萬,只可以動用其中的一半。


至於的士牌,這都是一個不錯的投資工具,原理用買樓收租一樣,在我地投資者眼中都是一錯的工具,特別是佢可以做高按揭成數。


佢由高位回落不少,現時可說是處合理水平,但由叫車程式,成為潛在風險,所以,增長力比過往弱左,你只能當佢是收息工具。


雖然這已反映在價格上,但如果可跌多少少,會較好。


以34歲年齡,應該投資較多在增值類的工具,以「先增值,後現金流」作為財富配置的大方向。


龔成老師簡介

‧ 暢銷書《股票勝經》、《選股勝經》、《年報勝經》、《50優質潛力股》、《50穩健收息股》、《50值博倍升股》、《大富翁致富藍圖》、《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80後3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作者

‧ 《經濟一週》理財真人Show節目擔任致富教練

‧ 曾接受多個傳媒訪問

‧ 過往於銀行從事投資相關工作多年

‧ 曾在萬多元月薪狀態下,憑股票累積數百萬財富

‧ 於網上分享投資心得,瀏覽量過百萬,為人氣博客,解答網友理財問題逾20,000條

‧ 《經濟一週》、《華富財經》專欄作家

‧ 證券業持牌人士

‧ 股票課程導師,學生人數逾4,000人

‧ 過往10年投資成績,過半能獲利超過1倍以上

Facebook專頁「龔成」粉絲人數超過200,000人

若然你有問題想向龔成老師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


圖片:網上資料圖片


原文資料來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