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電召汽車手機應用程式(app),不少港人都會第一時間想起Uber。視之為對手的的士業界,近年也出現林林種種的同類手機app,乘客只需下載程式到手機,輸入目的地,就可等待的士司機「接單」,省卻在路邊截的士的時間。香港的士業界當然亦少不得中資企業的身影,分別在中國杭州與北京起家的「滴滴出行」與「快的打車」,經過一輪合併以及戰略投資後,甚至將Uber中國業務收歸旗下,但與此同時,亦引起壟斷疑雲。得到多間中資財團支持的滴滴,近年也進軍香港,並以「銀彈攻勢」吸客。香港的士業界會否重蹈中國的覆轍,在滴滴大舉攻佔香港市場的情況下,形成壟斷局面?
連串戰略投資併購 滴滴創立4年收購Uber中國業務
在中國大城市的繁忙時間截的士,並且能夠「成功上車」,難度恐怕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故此,大陸電召的士的「文化」與市場,亦較香港相對普遍及成熟。2012年創立的電召的士app「滴滴」,發展至第二年已先後得到金沙江創投以及騰訊集團的巨額投資,總額涉近2,000萬美元。當時,滴滴的市場佔有率已達近六成,超越其他同類手機app的市場佔有率總和,風頭一時無兩。
成立兩年半後的2015年初,「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進行戰略合併,並於同年改名為「滴滴出行」,同時與開拓更多業務「滴滴代駕」、「滴滴巴士」等服務。合併後的滴滴發展更迅速,2016年初,滴滴公布2015年的訂總數目達14.3億張,相等於美國2015年所有出租車訂單量近兩倍,更超越當時創立6年的Uber累計的訂單數目。然而,是次合併行動也曾觸發同業向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以及國家發改委舉報,指其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要求當局調查並禁止兩家公司合併。
可是,滴滴的併購並無因而停止。去年8月,滴滴再以換股方式收購Uber的中國品牌、業務、資料等全部資產。今次行動同樣引起壟斷爭議。商務部發言人高峰今年7月曾指,已根據法例調查滴滴的合併事宜。
滴滴「貼地」攻港成優勢?
滴滴出行旗下的「快的」也於2014年9月進軍香港市場,初期為乘客提供每程20元的補貼,後來也曾與7-Eleven、星巴克、中國平安保險等合作推出優惠。
以大陸電召的士app而言,快的明顯較熟知香港市民的習慣與喜好,推出的優惠也較為「貼地」且具噱頭,未知是否與創辦人本身亦是港人有關。例如沙田宜家家居過往一折減價時,快的就趁機推出優惠,首200名用戶透過快的app截的士前往該店,即可憑當日的士收據獲取100元回贈,看準港人熱衷搶平貨的心態。灣仔會展舉行書展期間,快的也推出過同類優惠,用戶只要乘搭快的離開會展,即有機會憑收據獲得100元city’super超市現金劵。
去年全球大熱手機遊戲Pokémon GO登陸香港,不少港人四出捕捉「小精靈」,快的就宣布用戶首100名提供在的士上「成功捕獲」「小精靈」的照片或手機截圖,就可獲增價值200元的iTunes或Google Play禮品卡。除此之外,今年4月初的士加價,快的也在兩個月後推出85折優惠吸客,可謂緊貼社會脈搏。
香港電召的士市場近年開始崛起,同類手機app多不勝數,甚至連的士業議會都推出同類的「的士App」順應潮流。滴滴的最大優勢,是背後有Uber、騰訊,以及阿里巴巴的大財團資金撐腰,方便施以「銀彈攻勢」,有利開拓新市場。如此財雄勢大的滴滴進軍香港後,會否重演當年中國電召的士業界的情況,逐步撃退其他競爭者,主導甚至壟斷香港市場?
圖片:852郵報 - 滴滴網站截圖
原文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