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最新市場動態


ree

的士團體組成的「反對白牌車大聯盟」就「白牌車」問題再到政府總部請願。西北區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主席黃永忠稱「嗰間公司(Uber)每日經營2,100萬港元,呢萬幾二萬個(網約車)司機每日揾幾千蚊,十幾萬一個月,點解稅務局唔查班司機呢?」

聯盟要求特首李家超嚴正處理「白牌車」,成立包括法律改革委員會、通訊事務管理局、運輸及物流局等部門的跨部門小組「研究取締網絡犯罪行為」,又要求通訊事務管理局「即時關閉『非法網約車平台』」。另外,團體希望運輪署總運輸主任粱昌杰總盡快安排法律改革委員會及通訊管理局與的士業界代表會面。


ree

ree

同場請願的香港無線電的士聯誼會主席黃羽庭表示,Uber進入香港八年,用非法手段行白牌車,搶了許多乘客生意,令的士業損失「天文數字」營業額。他批評前運輸及房屋局縱容Uber侵蝕的士業,引述傳聞指政府與Uber「傾密偈」讓其慢慢轉型,形容是「先打劫,改邪歸正,再畀佢做埋警察」。


黃羽庭期望今屆政府「撥亂反正」,趕走白牌車生意,強調「特別係一啲外國想擾亂香港社會秩序嘅人」。


撰文:蕭博禧


圖片: 香港01


原文資料來源:


 
 

ree

周一(18日),西北區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舉行記者會,質疑當局打擊白牌車不力。周二再有組織號稱代表45個的士團體及香港的士前線司機大聯盟,到政府總部門外請願,聲言要聲討上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認為他在任期間縱容白牌車損害業界利益。組織指Uber平台就使的士業界每日平均損失2,100萬元。

這些的士團體所講的白牌車,主要針對尚未合法化卻又普遍存在的Uber等網約車平台。這些網約車平台與劏房其實有點相似,它們同樣都屬於違法行為,但基於現實中一些原因,政府並沒有積極執法取締。就如劏房問題應該早日解決,政府也應該主動解決網約車平台的法律問題,而非像現在一般棄而不顧。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ree

政府不應繼續不作為


網約車平台為民眾提供了一個新的交通選擇,自有其存在意義。一般情況下,網約車的價格都比的士要貴,而且因為違法而有較高風險,但仍然有不少人選擇網約車服務,反映網約車服務的確有較的士優勝之處。例如有人認為網約的私家車比較舒適,可選擇的座位比起固定座位數的的士更有彈性,亦有人批評的士服務差,「揀客」、拒載甚至就地起價等。


這些足以說明,網約車平台的出現可以給予市民更多選擇,也可能會促進的士與網約車之間的競爭,對乘客以至社會整體帶來利益,值得正視其地位。事實上,不少的士司機已加入了網約車平台成為車手。對他們而言網約車平台不完全是壞事,反而可以多一個接客渠道,而且收費上更為彈性。


政府對網約車平台態度模糊,這樣對乘客以至於整個行業生態也非好事。首先,政府雖然沒有嚴厲取締網約車,但白牌車始終是犯法,乘客如果在使用服務途中出現意外,很可能產生保險及賠償的糾紛,令他們得不到保障。而從事網約車工作的司機,同樣也因為違法所以很難得到合適的法律保護。政府不通過合法化規管行業,是置多方利益於不顧,也很可能會產生更多的問題。


的士業界的某些訴求合理


網約車平台無可避免會與的士出現競爭,因此的士牌主自然承受一定損失。但既然Uber等網約車平台有其意義,我們也不應該因為它侵害到的士業界部分利益便斷言放棄,而是聆聽業界合理的反對聲音,在考慮網約車的合法化方案時平衡兩者利益。


對於傳統的士牌主而言,他們與網約車的競爭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都應該得到正視。例如,的士除了的士本身這個交通工具的成本之外,還要有的士牌才能合法經營,獲得的士牌的成本不菲。近年的士牌費雖然自高峰回落很多,但仍動輒數百萬。反觀網約車平台司機不需要有牌費,投入的成本比的士牌主要少很多。


此外,的士的收費受政府監管,加價需向政府申請,而收費也須嚴格按照「咪錶」而定,算是失去了價格自主權。但網約車平台則完全沒有相關的制約,例如Uber今年3月就以油價升幅為由,按每公里加收0.38元燃料附加費。因應的士周日(17日)加價,Uber又公布將會調升收費標準。這些決定完全由Uber平台按情況決定,無須向政府申請。


我們鼓勵良性競爭,但良性競爭的其中一個條件是公平的起步點。的士的價格和監管成本都遠比網約車要高,在競爭上自然存在不利條件。坊間有不同的方案處理這些問題,例如向網約車加徵稅收,再用於償回的士牌,長遠而言取消的士牌費制度。又有人主張要求網約車收費受政府監管,此等意見都值得政府考慮。無論如何,政府都應及早行動處理網約車問題,不應讓問題拖下去。


撰文:湯文詩


圖片: 香港01


原文資料來源:


 
 

ree

雖然巿區、新界及大嶼山的士昨日(17日)起加價,但西北區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今日(18日)舉行記者會,聲討在上屆政府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的陳帆,斥他「縱容」非法白牌車,要求透過修訂現有法例及將有關應用程式下架等方法,取締Uber還的士司機一個公道。

總會表示,Uber車隊每日營業額為2,100萬元,認為等同的士行業每日損失2,100萬元生意,形容損失慘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有車主形容,現時「即使是出街食飯都要減少」。


要求李家超提升罰則及賦權警方檢控中介平台接客


西北區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表示,Uber 登陸香港6年,據其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平台上有超過1.4萬名活躍司機,若以此為基數計算,UBER 車隊每日營業額為2,100萬元,認為等的士行業每日損失2,100萬元生意,形容損失慘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總會說,到今年4月8日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向的士業界諮詢文件內,仍無看到監管網約車公司的法例出現,形容業界「好失望」,期望新一屆政府、警隊出身的行政長官李家超,可完善相關條例及將罪行刑事化,例如提升罰則及賦權警方,以簡易治罪方式起訴中介平台接客,減低起訴及訴訟成本,並提高訴訟效率,達至嚴格打擊非法網約車的目的。


陳帆沒有修改法例監管網約公司,可能是陳局長失職,現在的士業界要求特首立案調查,聲討前任運房局局長(陳帆),縱容非法白牌車掠奪合法的士生意。


業界指半數的士台結業 逾80%生意被Uber搶走


總會又形容的士司機是「有心無力」,為增加收入而超時工作、每日達14至15小時,容易導致精神狀態不佳而發生交通意外,影響全港道路安全,這亦令司機需承擔更高昂的保險費,形成「惡性循環」。


新界的士商會主席何治勤表示,Uber在繁忙時段可加價10%,而的士則是按錶收費,倘若他們要求收多一些,便會被指「黑的」,更試過一些市民「上錯車」,雙方發生口角。他指出,現時已經有超過一半的的士台結業,逾80%生意都被Uber搶去,建議政府將有關應用程式下架並加強執法。


香港無綫電的士聯會主席黃羽庭強調,當局要正視有關問題,並非因擔心最近加價會令收入減少,而是過去5年在無加價的情況下,一直接受不公平的競爭,又指將的士業與非法車輛作比較是不合理。


有車主表示,社會運動加上疫情令生意雪上加霜,而維修費用持續上升令經營成本隨之上升,令家庭收入一落千丈,形容現時「即使是出街食飯都要減少」。


運輸及物流局:運輸署建議提高罰款額及定罪判處


運輸及物流局回應稱,政府一直十分關注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的情況,並採多管齊下的方式打擊有關非法活動。當中在執法方面,警方一直採取針對性執法行動,以及對接獲的轉介和投訴個案展開調查和跟進行動,以打擊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活動;在宣傳及教育方面,運輸署透過不同渠道,宣傳如何辨別非法租車服務;並推出網上查詢系統,讓市民查詢車輛是否獲發有效的出租汽車許可證。運輸署亦提醒市民,用作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的車輛,其第三者風險保險可能失效。


發言人表示,為加強利用汽車作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罪行罰則的阻嚇力,以及對乘客和道路使用者安全的保障,運輸署就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罪行的罰則進行了檢討,並建議提高最高罰款額,由現時就首次定罪判處的第2級罰款(5,000元)及再次定罪的第3級罰款(10,000 元),分別增至第3級罰款(10,000元)及第 4 級罰款(25,000 元);以及延長暫時吊銷車輛牌照和扣押車輛的期限,把吊銷期及扣押期由現時首次定罪判處的3個月及再次定罪的6個月,分別增至6個月及12個月。政府現正進行有關的修訂法例工作,並會適時提交予立法會審議。


局方強調,的士提供不可或缺的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社會亦殷切渴望有高質素的士服務。


撰文:林澤鋒


圖片: 香港01


原文資料來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