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最新市場動態


ree

全港的士於今年7月17日加價,距今大約兩個月。按照坊間過往經驗,車費上升後一般牌價亦隨之而升。不過翻查資料,市區的士牌價仍未見回升,近日徘徊440萬元的低位,按年跌約60萬元。根據運輸署提供的的士牌照資料,持有最多牌照的車行仍為泰和車行,有603個,按9月份牌價計算,即按年身家縮水3.62億元,持的士牌最多的十大車行中,有六間車行身家蒸發過億元。十間車行身家合計縮水約13.3億元。


另外,翻查運輸署資料,今年4月至6月的登記的士數量,同樣跌破1.8萬架大關,即有約200部的士未領牌,數字堪比大型的士車行的車隊規模。持有199個的士牌的順安車行,今年身家縮水約1.2億元,其負責人周國強直言:「非常之痛苦,同埋好痛心」。他表示的士車費加幅有滯後,成本如保費等不斷上升,而且難以尋找司機,過去亦從未見領牌的士跌破1.8萬架。


持的士牌排第三的忠誠車行,其創辦人鄭克和則表示,牌價下跌一定有影響,資產會貶值,但車行並非做短期買賣,以收租為原則。同屬「十大車行」的城市汽車,其負責人唐躍峰也指,的士牌價升跌視乎供求,但暫時並不樂觀,現時銀行對供車的車主尚有還息不還本安排,一旦取消有關安排,憂或有車主無法支撐。


根據運輸署提供的資料,截至8月19日,持的士牌數目最多的「十大車行」,與兩年前一樣,最多牌照的首三位仍然為泰和車行(603個)、鴻溢的士車行(309個),以及忠誠車行(259個),其中前兩者較兩年前增購約20個牌照。三間車行主要股東分別為伍熀、陳汝強及鄭克和。


六間車行身家縮水逾億元


據的士聯合交易所數據顯示,去年9月市區的士牌價約為500萬元,在今年1月初跌至約480萬,到近日跌至440萬元,即按年已跌約60萬元。即使的士車資上調,亦無助的士牌價反彈。若按各的士車行持有的士牌數量計算,十大的士車行中,首六大車行身家都各自蒸發逾一億元,其中排名前三甲的大車行,身家便分別大減約3.62億元、1.85億元,及1.55億元。


ree

多達200架的士未續牌


除了牌價下跌,本港領牌的士數量亦創近十多年新低。全港一共有18,163個的士牌照,根據運輸署的交通運輸資料月報,今年4至6月,已登記的士數量與牌照總數相同,但領牌的士總數跌破1.8萬架大關,意即有約200架的士未續牌。翻查資料,對上一次領牌的士數量跌破1.8萬架,已是2005年。


順安車行周國強:非常之痛苦 同埋好痛心


順安車行持有199個的士牌,負責人周國強為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他表示,在油價及保費上升、俄羅斯打仗、美國加息等因素都影響投資者信心;但更大問題是Uber影響的士生意,批評政府未有打擊,令牌價下跌,「非常之痛苦,同埋好痛心,因為你睇到啦,呢啲唔係我哋嘅錯,唔係社會嘅錯,係政府嘅錯」。


周國強又指,的士車費滯後,加價後跟不上通脹,部份司機轉用Uber,或者已經移民,各種因素都影響的士業,結果牌價跌之餘,亦沒有足夠司機租車,部份車主索性暫時不買保險停擺。他批評政府只單方面要求的士改善形象,但將行業當作「棄卒」,並直言:「問心講,果份人工無得加嘅時候,點樣去做好的士形象」。


身家縮水1.55億元 忠誠車行鄭克和︰以收租為經營原則


忠誠車行持有259個的士牌,估計牌價下跌令其身家縮水1.55億元。車行創辦人兼的士車行車主協會永遠會長鄭克和同樣表示,疫情令租車司機減少,加上加息潮影響,令整體牌價下跌。他續指,雖然近日的士加價,但其實即使疫情來襲前,司機人手都不足,再加上近年的士保費不斷上升,加至五六萬元,結果部份車主未有續保,索性停擺的士。


談到牌價下跌的影響,鄭克和表示一定有影響,資產會貶值,但亦有無可奈何。他續指,車行並非經營短期買賣的士牌,而是長期出租的士,以收租為原則。


城市車行唐躍峰︰對牌價不感樂觀


城市汽車持有120個的士牌,為本港第八大的士車行。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會長唐躍峰本身是城市汽車負責人,他同樣表示,現時司機嚴重不足,不少舊的士無法租出,業界在疫下提供車租優惠挽留司機。他續指,加息會影響牌價,部份車主正在供車,現時銀行尚有還息不還本的安排,但未知措施可持續到何時,部份銀行已開始希望供還部份本金,擔心部份車主無法負擔。


唐躍峰續指,一旦無法供還,銀行有可能收車拍賣。另外,部份「單頭」司機年紀老邁,避免牌價續跌,或會放售牌照。他表示,牌價始終屬供求問題,當上述情況出現,有可能令牌價進一步下跌,現時難以完全預計,但坦言並不樂觀。


車行非經營炒賣 車租高低才影響實際收入


問到牌價對他的影響,他表示,只是帳面上的身家減少,但車行並非經營炒賣,車租高低才影響實際收入。他預計疫情過去後,當生活回復正常,司機生意好,車租回到正常水平,牌價就會回升。


撰文:黃偉倫


圖片來源: 香港01


原文資料來源:


 
 

ree

的士牌價徘徊440萬元的低位,即使車費於今年7月上調,但仍無助挽回牌價,十大車行身家縮水13.3億元。過往坊間一直指,加價後的士牌價便會回升,但牌價至今未見起色。有經濟學者分析,當中關鍵始終是乘客量及車租,過往加價後牌價上升的原因之一,是車租隨之上調;但現時根本欠缺司機,車主未能加租,結果牌價難以上升。

有車行表示,受疫情影響,根本無法加租,現時只是將疫下的車租優惠下調,但仍較原租金便宜。另有司機工會稱,司機並不關注牌價升跌,最重要是有生意,假如無利可圖,車租太貴便未必再駕駛;當太多的士缺人承租,牌價亦自然下跌。


牌價2013年初高見700萬 今跌至440萬


2013年初,的士業界申請加價後,牌價曾經高企700萬多元的高位,並維持一段時間。今年5月政府宣布的士7月加價,牌價曾接近500萬,惟之後無以為繼逐漸下跌,現時徘徊約440萬元。



ree

莊太量:欠缺司機 車主不能加租


曾任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的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的士牌價下跌受不同因素影響,除了公共交通基建擴展,令的士需求下跌之外,疫情下旅客大減,長期缺乏乘客,亦使牌價下跌。他續指,乘客量為一大因素,過往經濟環境好,車資上調後,車主會加車租,牌價亦隨之而升。


莊太量稱,現時根本欠缺司機,車主為挽留司機不能加租,結果牌價便未有上升。他表示,牌價主要影響車主,如未能租出的士便自行駕駛,但對租車司機及乘客未必有直接影響,始終車費由政府決定。


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會長唐躍峰表示,業界有不少的士未能租出,當中主要為車齡較舊的的士,只能夠維持較平的租金。他表示,疫情下一直有向司機提供車租優惠,即使疫情緩和及加價,都仍有提供優惠,只是較之前少,整體租金可能只是貴20至30元。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何志強表示,相信加息、司機生意額下跌,以及保險等成本上升,都令牌價下跌。他續指,司機最重視生意額,牌價高跌不太影響司機,但假如車租太貴,司機認為無利可圖便會棄租,若「晾車」太嚴重或會令牌價下跌。


撰文:黃偉倫


圖片來源: 香港01


原文資料來源:


 
 

ree

的士司機滿身負評,而放租車輛的牌主形象同樣衰到貼地,總甩不掉「壟斷」、「炒家」、「吸血鬼」標籤。的士行老闆鄭子邦廿年前繼承父業,至今旗下車隊的士數目超過100部,早前接受Finance730訪問時對坊間指控逐一反擊,強調如果的士牌照市場有「大莊家」的話,那麼牌價肯定炒上過千萬,而非目前的400餘萬元。


隨住叫車平台興起、疫情、經濟不景,每個的士牌價值七年間蒸發逾250萬元,較歷史高位跌價近四成,料屬2010年來十二年新低價。對各類資產都略有涉獵的鄭子邦仍然相信,的士牌照具備獨特優勢,且以現時回報率計,的士較買樓更值搏。不過的士牌價何時「見底」,曾經以700萬摸頂增持牌照的鄭子邦僅指資產價格走勢難以預測。


ree

ree

幸運成車行老闆鄭子邦2003年父親離世,當年二十歲出頭的他靠住薄利多銷將生意越做越大,「幾百萬嘅生意,我只賺六百幾蚊都試過」。天道酬勤,鄭子邦管理的士車隊規模由20多架膨脹至超過100部,隨後開始涉足物業、股票、債券等投資產品分散風險。


的士牌價有別於股票,沒有官方認證的交易所,故的士行之間的買賣價差頗闊,以9月10日為例,抽樣5間的士行網頁顯示的市區的士淨牌照買入價介乎443萬元至480萬元,而據2015年報導顯示,市區的士牌價於當年五月曾高見725萬元「癲價」而獲廣泛報導。


曾摸頂增持的士牌 稱現價帳面收租回報勝細價樓


參考提供較長年期的金威汽車的士牌價數據,2010年中後的士牌價從未低於450萬元,換言之,基本上過去12年內投資的士牌照的投資者都「坐艇」,以至身為業內人士的鄭子邦都有在高位摸頂,以作價700萬元增持。


「我又唔係神仙……我真係唔知(的士牌價)係咪見底!」鄭子邦解釋的士牌照的價值很大程度由車租變化決定,類近買樓收租,其他市場因素:整體投資氣氛、息口走勢、政府發牌等因素牽動的士牌價升跌。


不過,他承認近年白牌車搶佔的士市場佔有率無疑對牌價構成衝擊。資料顯示,Uber於2014年進軍香港,不過近年跨界發展,去年收購的士網約平台HKTaxi,目前累計有21.6萬位Uber及Uber Taxi註冊司機。


雖然的士牌價走勢反覆向下,鄭子邦堅信的士牌照仍然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甚至較置業更有優勢。他自稱樓、舖、債券、基金「咩都有買,當學嘢」,當中獲利甚多的要數物業買賣,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前後炒賣細價樓無辣稅限制,「200幾萬樓收萬八蚊租」,收租回報相當和味,但時至今日,細單位收租回報率已經跌至兩厘半就不甚吸引。


鄭子邦透露以目前混能車月租約1.8萬元至2萬元計,近期牌費連新車總投資額約480萬計。換言之,帳面收租回報率迫近5厘。同時買賣的士牌照亦無辣稅規限及昂費的法律支出,基本上支付運輸署過戶費及商業登記費後完成交易,稅務方面較買樓簡單。


鄭子邦指的士車租於疫情高峰期時連單車車租都不如


回報方面,稱牌照持有人會與車行簽訂1年至2年的合約,牌主每月收取一筆固定金額,而的士行則再將的士出租賺取差價,不過疫情一類的特殊情況下,牌主未必可以收取預想收入,「疫情期間生意唔好,二月份一更車租150元都無人揸。你去大埔租輛單車都分分鐘貴過租的士」


不過投資者需要留意,部份出租車輛的雜費開支需由車主負責,尤以的士車保保費成本。受泰加保險年退出市場影響,的士保費及墊底費不斷增加,其中曾發生過交通意外的的士保費尤其份外高昂,保費動輒需要4萬元至5萬元。


坊間不乏批評指香港的士司機質素參次、意外連連下保費高昂是咎由自取。鄭子邦形容香港人直腸直肚,100%認同乘客對司機的批評,但背後原因是的士車費平得過火,「以前搭的士有錢仔,依家24蚊起旗咋。阿豬阿狗都得搭起啦!你starbucks飲杯野都幾十蚊啦」。


今年七月起市區、新界及大嶼山的士調整收費,落旗收費增加3元,首兩公里市區的士由24元加至27元;新界的士由20.5元加至23.5元;大嶼山的士由19元加至22元。


至於「的士牌照市場壟斷」及「的士牌主搾乾司機」的負面標籤,則令鄭子邦甚為惱火。


上世紀九十年代,政府停止發出新市區的士(紅的)牌照,目前市場上有15,250個市區的士牌照,「最叻果間(的士車行)我那間上網看,得幾百個的士牌」,鄭子邦指如斯低的市佔率難以談得上是壟斷,長年活躍於市場的他亦不覺得的士牌照買賣存有莊家,「如果有壟斷,我咃呢啲小型的士行就發達啦。的士牌價肯定上1,000萬、2,000萬元」。


另一常見評論是將的士牌照持有人形容為的士司機身上的「寄生蟲」,每當的士收費增,車租就相應上漲,更有媒體評論文章用上「租車司機猶如奴隸」。


「你開茶餐廳,我做業主。你好生意,我都加你租。點解無人講?我好想問吓!」鄭子邦覺得牌主與司機的對立是永恒的角色衝突,「我做租客,一定不想被人加租……我有時會問的士司機『好不好做呀?』,唔好做一定沒人做……同加租一樣,加到我負擔不起就咪走囉。


圖片來源: FINANCE730 原文資料來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