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最新市場動態


ree

去年底接任保監局主席的姚建華上任半年,他與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均表示,泰加事件後會與業界商討,是否有需要調整車保退保通知期,另該局正研究上調全港保險的保費徵費上限。


前的士保險龍頭泰加去年底突宣佈退出的士保險市場,僅給予7天通知期受保的士車主。事件一度引發路面的士荒憂慮,因倘涉事數千輛的士之車主,未能及時於通知期屆滿前找到另一保險公司承保,有關的士將無法在路面繼續行駛。事件最後在保監局協調下未有對的士業界引起嚴重影響,但7天退保通知期的做法卻引來詬病。


張雲正指,汽車保險退保通知期最少只需7天之做法,是香港保險業聯會訂出的行業條款,條款原先是為了便利車主換車時,新舊車輛保單重疊期不會太長,以免車主承受雙重保費開支。但為了平衡各方利益,保監局會與業界商討是否有需要延長車保最短退保通知期。事實上,目前不少保險公司的車保退保通知期有30天,較保聯所訂下的7天要求為長。


保費徵費上限多年前制定不再適合


去年底接任保監局主席的姚建華表示,保費徵費是保監局目前收入來源之一,現時本港保費徵費相當於保費0.1%,惟長期保險的保費徵費上限設於100元,一般保險保費徵費上限也僅定於5,000元。姚建華解釋,現時保費徵費比率雖合理,但現有徵費上限多年前制訂,水平已不再適合,也限制了保監局收入。


張雲正稱該局正收集徵費數據,以檢視是否有需要對保費徵費作檢討。他認為,應從可持續性、可運作性及公平性3方面研究,具體問題包括個別保單所涉及的保費徵費之行政費是否高於徵費本身、對於過度小額的保費是否仍要徵費等。張雲正續指,不急於檢討保費徵費,因保監局不存在結構性赤字問題,當局寧願用更多時間收集有關數據作研究,對此暫未有時間表。


圖片: 香港經濟日報


原文資料來源:

 
 

ree

Uber香港近年力攻的士市場,Uber近日更於程式內通知特選客戶,推出「的士按錶收費」的乘車試行計劃。獲邀的特選乘客透過Uber預約的士時,可選擇要求按咪錶收費,系統不會計算預計行程車資。用戶最終收費帳單上,除的士咪錶的款項外,Uber會徵收每程5元的「乘客預約費」。


的士車行車主協會永遠會長吳坤成表示,業界強調的士要合法經營,不能與Uber混為一談,憂慮按錶收費計劃「細節有怪獸」。他指,Uber一直以「燒銀紙」方式,推出優惠綑綁式吸客,惟的士業若跟隨,主動向乘客提供優惠卻是違法,直斥政府並無妥善監管預約平台。他又質疑,Uber此舉如同「漂白」,混淆一直以來非法「白牌車」的生意,形容做法如同「喺非法同合法之間穿梭。」


ree

Uber強調試行計劃按跟足運輸署車資計算方法 由司機按錶頭輸入車資


Uber近日向部份「特選客戶」發電郵稱,推出「的士(按錶收費)」乘車選項試行計劃,由即日起至6月30日,乘客若透過Uber 預約的士服務,可選擇「按錶收費」選項。Uber強調,車資將完全根據運輸署當時生效的車資計算方法,系統將不會再於預約行程中顯示預計行程車資。


乘客上車後,的士司機會開啟咪錶,到達目的地後會在App內輸入咪錶上所顯示的總額,包括隧道及行李費等適用費用,系統會自動計算適用的乘車優惠,並加上每程5元的「乘客預約費」。


ree

與一般電召的士不同的是,乘客下車後,可於Uber程式或電郵查閱行程及付款記錄,亦可向司機要求索取機印車費收據,全程會繼續以電子支付,毋須以現金交易,與一般的Uber叫車行程無異。


ree

的士業界質疑混淆視聽


的士車行車主協會永遠會長吳坤成表示,Uber推出合法的電召的士選項,但無剔除以往的「白牌車」等疑似非法電召車輛方式,批評做法如同「喺非法同合法之間穿梭,個漂白效應我哋覺得係有啲問題。」他又質疑,Uber此舉是要以合法預約的士方式,為不合法的白牌車賣廣告,目的是要「混淆視聽。」


吳坤成續指,接獲多個業界會員投訴,批評Uber「燒銀紙」推出獎賞制度,乘客惠顧一程Uber行程後,便可免費獲贈或以半價惠顧Uber Taxi,誘使乘客使用程式預約的士服務,「佢用好多嘢去綑綁住、掛鉤住,好似協同效應得嚟,又將個市場歪曲咗。」


他又質疑,Uber會在繁忙時間以「加乘」機制,增加每程車的收費。惟的士電台以同一方式經營卻是違法,質疑做法對的士業界造成不公,直斥政府未有妥善監管Uber的營運。


被問到Uber推出按咪錶收費的召車選項後,與的士業界有否合作空間。吳坤成明言,對Uber做法有保留,需要仔細研究「細節有冇怪獸。」他強調,的士服務是完全合法,不能與在灰色地帶遊走的Uber相提並論。


撰文:林穎嫺


圖片: 香港01


原文資料來源:



 
 

ree

的士業界於2018年已向運輸署申請加價,但一直未獲批准,而近年因應的士保費增加,疫情下乘客大減,政府今年終「鬆口風」指會考慮加價。


政府最新提交立法會文件顯示,行政會議今日通過建議,市區、新界及大嶼山三類的士同由今年7月17日起加價。根據方案,紅藍綠的士落旗收費一律加3元,首段跳錶每跳加兩毫,後段跳錶每跳加一毫,加幅較業界早前建議低。


換言之,市區的士(即紅的)加價後,落旗起錶價將為27元;新界的士(即綠的)落旗價為23.5元;大嶼山的士(即藍的)起錶價為22元。按當局估算,加幅介乎11.54%至13.83%不等。


行政會議通過最新的士加價方案︰


ree

較業界申請加幅減近半 港府︰建議加幅偏高 公眾難接受


市區、新界及大嶼山的士業界在2018年9月向運輸署申請落旗收費分別增加6元至7元、落旗後首段跳錶收費每跳分別增加2毫至3毫,以及後段跳錶收費每跳分別增加1毫至2毫。業界當時亦申請將的士跳錶停車等候時間,由每跳60秒縮減至45秒。


另外,三個的士業界均有申請增加運載每隻動物或鳥類的附加收費,市區及新界的士業界申請每隻加收1元,而大嶼山的士業界則申請每隻加收3元。大嶼山的士業界亦申請運載每件行李的附加收費增加2元,以及每程電召預約服務的附加收費增加3元。政府已於今年四月諮詢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和交通諮詢委員會的意見。


最終港府批准加幅未如的士業界建議,文件透露,考慮到上次加價生效至是次加價申請預計獲批期間,預測通脹率只為約10.2%,而業界建議加幅為20.39%至25.71%,認為建議加幅偏高,公眾難以接受。


的士業界申請加價方案︰


ree

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表示,政府審批的士收費調整的申請時,已考慮各項相關因素,包括的士從業員的收入和營運成本的轉變、市民的接受程度,以及的士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收費差距等。


發言人續說,的士為市民提供個人化點到點公共交通服務,但受疫情及營運成本上漲影響,市區、新界及大嶼山的士租車司機在去年每月平均淨收入,撇除通脹後較2019年更低。現時租車司機平均月入相比運輸行業每月平均薪金為低,較難吸引新人入行,行業亦有老齡化的趨勢。政府注意到加價會增加乘客的交通開支,審批加價申請時,已充分考慮各項因素,盡量平衡各方關注,並建議較業界提出的方案為低的加價幅度。


除加幅未如業界所願,業界提出的縮短跳錶停車等候時間、提高運載每隻動物或鳥類的額外收費、增加每件行李及電召預約服務的額外收費的建議,均悉數被政府「打回頭」拒批。


港府在文件解釋,由於跳錶收費增加,停車等候時間收費已相應增加,毋須雙重增加相關收費。至於的士乘客攜帶動物的趨勢亦無改變,故不批准有關價格調整。


加價後乘紅的荃灣去官塘 料乘客多付約15元


按現時行會建議加幅,若乘紅色市區的士由荃灣廣場往觀塘廣場,假設在不會因塞車或等紅綠燈而停車的狀況,長約18.4公里的路程收費為154.6元,較現時約139.9元多14.7元,加幅約為10.5%。


荃灣廣場往觀塘廣場,車程距離約18公里


現時收費:$24(起錶價)+35*$1.7(首段跳錶收費)+47*$1.2(後段跳錶收費)= $139.9


加價後:$27(起錶價)+ 35*$1.9(首段跳錶收費)+47*$1.3(後段跳錶收費) = $154.6


港府又指,加價建議有助紓緩的士營辦商,面對營運成本上漲所帶來的壓力,改善的士營運的財務可行性;不過,當局亦預料加價會為的士乘客帶來額外開支,特別是一些較常使用的士服務的中產階層,但相信影響應該不大。


撰文:鍾妍


圖片:香港01


原文資料來源:


 
 
bottom of page